它历史悠久,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武汉人情感与回忆;它融于城市,用持续的改变增添着都市生活的亮色;它包容开放,让每一个到访的人都可以自在畅游。
于是爱东湖逐渐成为武汉人骨子里的习惯与情结,以至于在千姿百态的人生电影中,它变成了一道独特且共鸣的风景。绝无仅有,不可替代。
沿湖漫步,30多平方公里湖面的烟波浩渺足以让任何躁动的内心归于平静;扎一顶帐篷、草坪上铺张野餐垫,就能打发一下午的悠闲时光。
它位于宁德蕉城区东南部。东湖之名最早源于宋代,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宁德县志记载,1249年,宁德知县李泽持修建堤坝并作诗《东湖》,“四围图画簇鲜妍,为托尖且汇众川”。东湖之名由此而来。
东湖区域有“一湖两岸三山”景观,金马大桥连接东湖两岸公园即南北岸公园。金马大桥的另一边,是金蛇头村。金蛇头村是海、陆运输的重要窗口,也是发展区域养殖业的主要区域。
白天的东湖,燥热如发脾气的熊孩子,让人厌烦却又无可奈何。太阳落山,没有太阳炙烤的大地,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夜晚的东湖,像个腼腆害羞的小姑娘,令人想呵护备至却又带有一丝好奇,很想一睹姑娘的美丽容颜。
习总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今年,我们迎来中国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回首展望,一路上风尘仆仆、筚路蓝缕,创造了世界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百年党史更是奋斗路上“最好的教科书”,只有认认真真学习党的伟大历史,汲取党史中的“智慧”,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最近拜读了金南一先生编写的《浴血荣光》,感触良多。书中以历史风云人物的经历、话语、性格凸显出人格的魅力,解读了中国党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浮沉。书中描述了以李大钊、、朱德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为信仰而奋斗的仁人志士的故事,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畏苦、不惧死,他们以自己的一腔热血,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洗礼。
当摩天大楼成为每座城市的标配,当鳞次栉比的商业霓虹充斥一座座城市的视觉空间时,穿行于各个城市间的旅人常常会产生不知身在何处的恍惚。对于世居于斯的人们而言,城市面貌的变迁既带来了发展的欣喜,也伴随着物是人非往昔难觅的伤感。当千城一面的“网红脸”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通病后,人们也愈加怀念和珍惜那份由厚重的历史和一代代人文自然积累来的美。近日在武昌古城举行的文化旅游资源推介会,让我们能够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这座历史名城、英雄城市的开发与保护。
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和人文景观是一代又一代不断积累而成,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城而言,一代人可以留下来的痕迹毕竟是有限的,但需要通过我们这代人保留和传承下去的资源却是无限的。要准确把握历史、当下和长远的关系,在发展中做好取舍,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为历史景观和旧时物件找到新时代的准确定位。当一些历史景观脱离了原有的时代,它已即将逝去,我们要在开发中给予它新的作用和定位,让它永远鲜活下去,而不是仅仅让它成为一个历史的标本,只有这样才能将其更好地传诸子孙。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国有着繁星满天般的灿烂文化瑰宝,闪烁着华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光芒。优秀历史文化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旅游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发展历史文化旅游,需要以守护凝聚传承共识,以品牌焕发时代活力,以匠心呈现历史温度,在品味“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中,用绣花功夫“绣”出历史文化旅游的新画卷。
发展历史文化旅游需要守护历史文化的“记忆”。缺少了守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记忆就会消失。福建省福州市的三坊七巷发轫于晋代、形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这个涵盖着半个中国近代文人墨客的街区,也曾面临着失去记忆的危险。“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时任福州市委的习一槌定音,以“修”换“拆”,在抢救保护的同时,传承了中华历史文化记忆,三坊七巷因此成为中国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现如今,三坊七巷的每一块石板、每一个雕饰、每一片围墙都能吸引游客,登赴历史文化之“船”,体验中华文化魅力之旅。岁月悠悠,苍山易老,但历史文化旅游情怀如一,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记忆,成为现代旅游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5月10日,习总在庆祝中国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团员青年“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作为当代青年,生逢其时、肩负重任,要始终坚持旗帜鲜明,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不忘初心跟党走。
共青团的百年发展史,与党史、国史、军史一样,也是一部近历史。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极少数人或竭力贬损和否定、抹黑青年英雄偶像,或鼓吹“重新评价”、设置“理论陷阱”,或贩卖各种错误等等。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坚决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悄然冒头。当代青年,作为网络冲浪的主体,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主体,更应提高站位、厚植爱国情怀,旗帜鲜明跟党走。
当摩天大楼成为每座城市的标配,当鳞次栉比的商业霓虹充斥一座座城市的视觉空间时,穿行于各个城市间的旅人常常会产生不知身在何处的恍惚。
对于世居于斯的人们而言,城市面貌的变迁既带来了发展的欣喜,也伴随着物是人非往昔难觅的伤感。当千城一面的“网红脸”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通病后,人们也愈加怀念和珍惜那份由厚重的历史和一代代人文自然积累来的美。近日在武昌古城举行的文化旅游资源推介会,让我们能够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这座历史名城、英雄城市的开发与保护。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自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习总多次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并将其作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党史观,心有所信,以史为鉴,方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开创新的历史伟业。
坚定历史自信,要有“知所从来”的定力,在狂风骤雨中破浪前行。人间正道是沧桑,百年之前,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经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跌倒,再一次次爬起来继续前行。中国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那是因为中国党带领中华儿女,心连心手牵手地进行、建设、改革,他们浴血奋战百折不饶,筚路蓝缕开天辟地,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东亚病夫到亚洲强国,从绝对贫困到全面小康。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已然给予了我们最强的自信,让我们可以坚定而响亮地回答: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历史的选择和实践的验证。
近几年,宜昌当阳市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热潮,城市容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子巷摇身一变成了网红一条街,东正街路面翻新、立面美化,宽阔又敞亮......老城翻新了,道路通畅了,天空明亮通透了。在城市颜值不断攀升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如果没有历史文化底蕴,一个城市将是苍白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需要这些外在的变化,更要“内外兼修”,守住城市的根与魂。
守住城市历史,就是要强化“保护”的概念。习总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城市建设要加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让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保留在城市肌体里,沉淀为独特的记忆和标识。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城市格局风貌、文物古迹、历史建筑、风景名胜,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例如长坂坡、关陵庙、赵子龙塑像等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以真实的历史文化遗产为载体,城市的文脉才能得到有效传承。在推进城市更新的实践中,强化“保护”的理念,切实守护好城市历史文化,既是在呵护城市底蕴,也有助于广大市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去武汉玩 2021-11-13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4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4
去武汉玩 2021-11-13
去武汉玩 2021-11-13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