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咱搞懂了武汉市为什么不投资黄陂的原因了

 2025-04-23    12  

  黄陂区,虽然GDP、财政收入比成都,广州的某些郊区要高,但马路,绿化,城市广场和人家却没有办法比,这是为什么呢

  下图为广州市花都区的一条普通道路和广场(花都,是广州北面一个郊区,花都区政府到广州市政府直线公里,和黄陂区政府到武汉市政府距离差不多)

  新都区,成都市北面的一个郊区,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亿,和黄陂的68亿差不多,GDP为1100亿元,比黄陂还少300多亿

  成都市著名的天府大道(全线车道),从市中心通往郊区,长达100公里,武汉市著名的武汉大道,则坚决不出三环线,不收编岱黄高速

  主城区实行“统收统支”,税收上缴市级并由市财政统一调配;而郊区则保留一定财政自主权,税收留存比例较高,但需自行承担大部分公共支出责任,例如,黄陂、江夏、新洲等区在撤县设区后,虽名义上归属武汉,但财政仍相对独立,市级对其基础设施建设(如地铁)的支持力度远低于主城区。

  这种模式导致郊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长期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形成“主城区优先、郊区滞后”的发展格局。

  郊区税收未纳入市级统筹,市级财政缺乏投资郊区的动力,导致跨区域基建(如地铁、道路)推进困难。

  郊区为争取有限资源,往往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协同效应。例如,黄陂临空和东西湖临空完全就没有合作

  功能区托管争议。市级通过设立开发区(如东湖高新、武汉经开区、长江新区)直接管理部分郊区优质地块,进一步削弱郊区自主发展能力,引发“割地”争议(如果临空港被武汉市拿走,东西湖或将和蔡甸一样成为副班长)

  武汉属于“二级财政”城市(税收仅上缴中央,不上交省级),湖北省为保留部分税收益,将郊区(如黄陂、江夏、新洲等)设置为“财政”,郊区的税收上缴中央后,还需要与省级分成

  若武汉郊区财政与市区统一,湖北省将失去这部分收入,因此省、市之间形成利益矛盾,导致郊区长期维持财政独立

  二级财政的优点在于地方可以自留更多的税收,无需上缴到省里,使得地方财政收入较高,如果省里发展均衡,省会城市的财政就多会被设置为二级,比如杭州、南京、武汉、苏州、沈阳、郑州等城市(但江苏省并没有将南京的郊区设置为财政,南京市仍然会管其郊区的市政建设)

  财政城市:如果省里各区域发展不均衡,就需要省会城市上缴税收给省里,以支持落后地区发展,比如广东省,四川省等(话是这样说啦),但这种制度下,省会城市并不吃亏,在做大做强省会城市的政策下,省会城市从省里得到的支持更大,比如成都(省里拿其他地级市的财政,来支持成都发展)

  上层调整武汉财政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黄陂江夏等郊区的财政上交武汉市,武汉市的财政上交给省里和中央,只有这样,郊区的市政设施武汉市才会投资建设

  如果这个可能性暂时没有,武汉市或许也可以考虑将四环和三环之间的许多新城给托管了(比如汉口北、盘龙城、金银潭、庙山、藏龙岛等),行政上这些新城仍然属于原新城区,武汉市和地方合作成立开发公司(类似武汉临空投这样的),负责这些地方的市政建设(新城土地交给这个公司,市里拿一部分资金,土地出让的资金作为新城建设资金),新城的税收,仍然属于新城区

  搞得好,这是个双赢,盘龙城和藏龙岛的居民,不需要苦苦等待黄陂和江夏的投资,前川和纸坊,相对来说建设的资金也充足了起来

  ❇️友情提醒:本公众号已开通留言功能,欢迎各位留下观点和看法,欢迎各位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和在看

原文链接:http://www.wuhanlvyou.com/wan/7376.html

=========================================

http://www.wuhanlvyou.com/ 为 “武汉旅游”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