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风景区答好基层治理必答题

 2022-05-13    384  

  “我每次去外地女儿家,别人问我从哪来,我都自豪地说,从东湖新城来。他们都羡慕我。”3月1日,退休教师曾奶奶闲不住,自发戴上红袖章来到社区防控卡口值守。“这样好的社区,总想为它做点事。”

  曾几何时,老年人口多、流动人口多、居住人员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是武汉东湖新城社区的真实写照。

  虎年春节后,踏访这个典型的“村改居”社区,干净平整的道路,有序规划的停车位、充电桩,穿行于门栋的“红袖章”……来来往往的居民,脸上都挂着微笑。

  2020年3月10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总专程来到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同年4月8日,习总给东湖新城全体社区工作者回信。

  “回信中,总勉励我们,要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时至今日,提起总的回信,东湖新城社区陶久娣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她说,这封信,时刻温暖着全体社区工作人员。

  武汉市委组织部、东湖风景区党工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东湖新城社区“解剖麻雀”,由点及面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管委会各部门单位下沉力量,包点包社区,共同探索加强基层治理的路径……

  近年来,东湖风景区党工委按照市委统一部署,结合自身辖区小、人口少、资源集约的特点,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在领导体制上,推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提高效率;搭建“直通车”平台,工委直接回应和协调解决社区(村)反映的困难;常态化下沉工作力量,工委班子成员带领分管部门包保联系社区(村),下沉一线、靠前指挥。

  在基层建设上,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制,搭建区域共享平台;按500户或800户重新科学划分网格,公开招聘大学生综合网格员;依托全市统一开发的“武汉微邻里”微信小程序,将治理和服务资源集聚到线上,方便群众精准报事、快捷办事、议事。

  在治理机制上,依托区级“民呼我应”系统,指挥调度24个区职能部门、27个科室队所,统筹协调、民政、卫生健康、劳动保障、应急管理等职能部门行政执法,对社区(村)反映的各类问题诉求即呼即应、快速处理。同时,在每个社区(村)健全区域共建、网格管理、居民自治、民呼我应等基层治理机制。

  每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把社区治理好,把居民的服务做好,除了管委会和社区的力量,还要发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东湖新城社区坚持每周一活动、每月一宣传、每年一晚会,培育10余支文体活动团队,凝聚起350余名社区党员和居民骨干。只要社区有需要,居民“点单”,党员、下沉干部“接单”,团结各方力量,化解社区难题。

  武汉爱尔眼科医院与东湖新城社区结对,医生团队入社区开展“爱眼e站”活动,为老年居民进行眼睛健康检查活动,接受居民咨询,宣传日常用眼卫生等知识;专业律师进社区开展《民法典》讲座,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武大第一临床学院研究生第支部与博士生医疗服务团成员进社区开展健康义诊活动;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红色文艺轻骑兵”走进社区进行慰问演出。

  “将多方资源送进社区,真正实现居民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东湖风景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群众大事小事都在社区,大家就是‘小巷总理’。给人民群众当服务员,不能干巴巴、硬邦邦的,要让群众如沐春风。”

  作为一个“村改居”社区,东湖新城成立于2010年,现有居住人口4000多户1.2万余人,其中老年人占比15%,流动人口占比36%。

  “刚搬来时,社区环境卫生较差,基础设施也不全。比如停车位少,居民为抢车位经常拌嘴;道路坑洼不平,时有小孩摔倒。”陶久娣回忆,“有些新租户刚搬来没两天,又忙着要搬走。”

  为了改变旧貌,东湖新城社区组建“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强化“三方联动”机制,用活下沉单位力量,建立起三张“资源清单”。

  如今,行走在东湖新城社区,鸟语花香,绿树掩映。新铺的沥青路让人脚底坚实,200余个防高空抛物监控探头社区全覆盖,200余个新建停车位解决居民“停车难”,小区出入口安装测温门禁一体机。

  去年底,下沉单位共同筹资,搭建起舞台雨棚,音响、灯光设施一应俱全,自此大型文体活动一场接一场;6台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直流快充站入驻社区,方便居民及过路司机充电。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我们将全力以赴,用心用情为居民服务,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陶久娣说。

  去年3月,梨园社区下辖的东湖天下小区,被列为武汉市消防改造小区之一。社区有了隐患,改造势在必行。梨园社区党委立即着手项目招标。

  经过数十次联席会讨论,今年2月,东湖天下成立消防维修整改小组,吸纳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社区干事等成员,让居民参与到消防整改的决策、监督、验收及维护过程。

  “社区是大家的家园,我们在服务中要以群众满意度为第一标准。”李艳梅说,如今,随着社区服务越来越完善,不少居民找到她说,“一辈子都不愿意离开我们社区”。

  “老规矩,大家分两队巡查,发现乱堆杂物及时在群里上报。”每周一到周五,东湖新城社区内,总有一支“银发”队伍,戴着红袖章巡逻。

  这是2020年疫情过后,东湖新城社区培育出的“老东湖巡逻队”。如今,“老东湖巡逻队”品牌走出东湖新城社区,在东湖风景区各社区发光发热。

  2014年,居民张大爷上了社区“不爱护卫生”的黑名单。节俭惯了的他,总爱将回收的杂物堆在楼道。“我自家门口,想怎么堆就怎么堆。”每次社区上门劝阻,张大爷都语气不善地将人轰走。

  2020年,龚家岭社区王海珍带队去东湖新城社区交流学习,将“老东湖巡逻队”的经验带回社区。

  刚开始,只有几个人报名参与,如今发展到几十人的团队。日复一日的宣传、巡逻,让社区慢慢有了可喜的变化:环境卫生好了,邻里纠纷少了。

  闲在家的张大爷将这些变化看在眼里,主动申请加入,每日积极参与社区巡逻,劝阻不卫生行为。从带头“堆”到带头“扫”,张大爷已成为“老东湖巡逻队”的骨干力量。

  “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居民自觉维护社区环境。每人少扔一片垃圾,胜比一人扫一万片垃圾。”王海珍感慨道。

  结合辖区居民需要,华侨城社区在引入“老东湖巡逻队”的基础上,创新出困难职工服务、残疾人服务、空巢老人服务、国际友好志愿服务等多支志愿服务力量。

  2021年7月,华侨城社区成为武汉市首批国际化社区创建示范点,常住外籍人口30余人,且不断有外国友人来此租住。

  因语言和生活习惯不同,外籍人士在社区生活更易碰到困难。华侨城社区建立校社合作机制,吸纳精通各国语言的在校学生加入国际友好志愿队,为外籍居民提供服务,协助外籍人士登记居住信息、子女办理医保卡、在汉就业创业及护照延期等事项办理;上门带领外籍居民打疫苗及核酸检测。

  2022年虎年春节,居住在华侨城社区的外籍居民用各国语言,集体录制了一份祝福语送给社区志愿者。

  “志愿者、下沉党员帮了社区大忙。”华侨城社区王福翻看着近两年志愿者服务照片,由衷点赞,“如今,社区各类社会团体共18支,志愿者注册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一年比一年高。”

  东湖新城有社区工作者、下沉单位、报到党员、社区民警、物业人员、志愿者队伍等8支力量共500多人,形成了新时代服务居民群众的“八路军”;梨园社区志愿者注册数占比达18.4%,每日轮班值守在辖区医院、学校、老旧小区;“老东湖巡逻队”“谢小玉志愿服务队”人数迅速扩充,充分发挥退休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积极性。

原文链接:http://www.wuhanlvyou.com/wan/536.html

=========================================

http://www.wuhanlvyou.com/ 为 “武汉旅游”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