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1 95
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清晨6时的武汉市黄陂区清凉寨山顶,天已蒙蒙亮。氤氲的寒气在山间缭绕,让这一片白雪皑皑的天地变得犹如仙境。
“今天的气温好像稍微升高了一点,咱们去塔里看看。”戴上保暖安全帽,穿上雪地冰爪,宋亮开启当天的第一次观冰特巡。
宋亮是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运检六班副班长,也是自今年1月底武汉发生连日冻雨冰雪天气以后,驻扎在海拔800米清凉寨山顶、日夜守护220千伏闵冯一二回输电线线路的“观冰队”带头人。
尽管当天的风雪渐小,但山间的小路变得更滑更难走了。“刚才通过望远镜观察了塔材上的覆冰情况,还是需要人工巡视来确定具体厚度。”走到山间通往闵冯一二回线号铁塔的“入口”处,宋亮叮嘱同行者说,往下走时,一定要横向挪步,慢了再慢。
说是路的“入口”,实际上就是线路运检“观冰人”们用脚在山林里披荆斩棘踩出来的一条山坡小道。向下望去,整个山坡至少达到75度,下行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
原来,“观冰人”在清凉寨的特巡路线是攀爬穿越一座座雪中大山——上山、下山,再上山、再下山,如此往复,山间日行超过2万步。
“每天步行的距离不是问题,最大的威胁是低温和风险。”宋亮说,风雪冻雨里的最低温度只有零下16摄氏度。山里随时可能出现树木被覆冰压倒掉落,还会有野猪穿行攻击,以及山石被冻裂后坠落的危险。“低温冻雨天气非常恶劣,每一步都可能遇上危险。”
可是,天气越恶劣,输电线路覆冰的情况就越严重,宋亮身上的任务就越重,责任也越大。“好几个天降冻雨的晚上,我们彻夜不眠。”
在1月16日武汉首次发布冻雨天气预报以后,宋亮和另外3位班员就来到清凉寨山顶驻扎,每天对220千伏闵冯一二回输电线路进行“观冰”特巡。
“山上气温低,风雪大,冻雨一来,不管是导线还是铁塔都会很快覆冰,必须随时观察。”宋亮说,冰雪天气里,“观冰队”固定每2小时进行一次全线次。低温冻雨集中的那几天,我们是24小时循环特巡,与覆冰赛跑。
1月底至2月初时,第一轮冻雨袭击武汉,闵冯一二回输电线路的导线出现覆冰。宋亮通过对山间植被覆冰的观察,结合派出无人机拍摄的导线覆冰情况对比,果断决定采取利用无人机搭载金属棒来撞击导线的方式,对“覆冰路段”进行物理除冰。
2月19日晚,清凉寨下起了冻雨,宋亮立马穿戴装备,拿着应急手电筒到山里巡查,查看铁塔和导线的覆冰变化。“夜里的气候变化太快了,我首先得判断是雨水还是冻雨,同时到山里巡查,确保线路安全。”
夜里的山路荆棘密布,上山下山的路上每走一步都是风险。从晚上9点出发到11点回到驻地,宋亮全身湿透,衣服和帽子上的冻雨已经成冰。这位“观冰者”成为“覆冰人”。
线路覆冰的情况越严重,宋亮的任务就越紧急。用20分钟换了一身衣服,简单取了一下暖以后,这位观冰的汉子又一头扎进冻雨密布的雪夜里,朝着海拔800米的75号铁塔奔去……
从2月19日晚上8点,到20日上午10点,“观冰人”宋亮和班员们接力在零下16℃的武汉之巅的艰险山路上来回巡视,将每一个紧急危险点通过对讲机、微信群向输电运检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根据宋亮在20日凌晨4点发回的报告,闵冯二回线毫米的覆冰。后方迅速做出采用直流电融冰措施的决定。
当天,经过“观冰队”与各方的默契配合,最后在23时30分许,顺利完成直流融冰,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安全隐患,再次确保京广高铁石武段的可靠供电。
从1月16日进驻清凉寨,到2月9日下山过年度春节,再到2月17日再次上山,“观冰人”宋亮已经在800米山巅的林海雪山之中,与高压导线上的冻雨冰雪鏖战了一个多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习总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原文链接:http://www.wuhanlvyou.com/wan/5209.html
=========================================
http://www.wuhanlvyou.com/ 为 “武汉旅游”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
去武汉玩 2021-11-13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4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3
去武汉玩 2021-11-14
去武汉玩 2021-11-13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