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124万亿债务危机爆发万科会是下一个恒大吗?

 2024-04-06    121  

  我在2020年全国沉浸在房价大涨的氛围中判断:房地产命不久矣。随后清仓融创,23年年初再割肉万科,彻底不再关注房地产。

  万科确实有好一阵没看了,最近互联网都在聊万科的债务危机,我就想看看最近的万科材料,结果在慧博咨询上面查了一下企业深度年报,时间范围为最近一年,结果是0篇。

  说万科,我们就得聊聊恒大, 2020年底,恒大集团总资产2.3万亿,年销售规模超4000亿,员工8万多人,解决就业130多万人。多年来,恒大累计纳税超3000亿,慈善公益捐款超185亿,已成为全球第一房企。

  从根本原因上,中国房地产本身就是一个庞氏骗局,是必倒之局。花10个亿拿地,10个亿成本,卖房卖了30亿。表面上有10亿利润。实际上,原先那块地,现在花30亿都拿不到了。

  所以中国房地产公司有个很大的特点,它的规模做的很大,但是自由现金流很差,企业常年资金饥渴,不停地融资,债务很高。但是除非企业清算,赢到的钱永远只是赌桌上的流转的筹码。

  在高周转和高负债的加持下,房地产公司就像绷紧的发条,一刻不停运转,不停吞噬现金,制造钢铁建筑物,维持自己的机能。当这个节奏一旦被打断,脆弱而又拉扯到极致的庞然大物瞬间就蹦散了。

  2016年,在房地产天量库存的刺激下,不知道哪个王八蛋想出来涨价去库存(伤国运)的方式后,恒大乘势而上,2016年,恒大的负债几乎翻了一番,从2015年的0.61万亿,增长到2016年的1.16万亿。从2016-2020年,政府一再强调去杠杆,持续紧缩调控,而恒大的债务疯狂扩张。

  所有的经济危机都是从现金流和债务偿还开始的,信息是瞒不住的,很快会有更多的债主上门,催债,甚至还没到期的也要求提前偿还。

  债务换不上就开始想办法,比如延期,比如重整,比如以房抵贷,比如以股换债,比如非标转标等等,反正各种各样的举措,核心就是无法在约定的时间按约定的条款还债。

  随后,债务危机开始明面化,房子开始不好卖了,谁愿意买一家有债务危机的房地产公司的房子呢,不怕烂尾吗,不怕偷工减料吗?

  资本市场融资也开始不顺畅了,要不借不到钱,要不借到钱的成本太高,或者借款的条件太苛刻,反正资金进不来了。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啊,2021年9月至2022年年底,恒大已有超1.2万亩、折合逾800万平方米土地被政府无偿收回。

  比如被武汉市江夏区收回的11宗用地为“恒大科技旅游城”项目用地,涉及土地面积约为154.28万平米、约2314亩。相关资料显示,“恒大科技旅游城”项目原为武汉巴登城项目,由恒大于2017年以56亿元的挂牌价,从嘉凯城手中获得。

  再比如,在2021年10月,恒大另一文旅项目“海口新世界美丽沙”被海口市政府无偿收回,该项目共8宗地块,面积约3300亩。

  而海口项目用地也由恒大收购而来。2005年,新世界发展以18.08亿元获得美丽沙项目3300亩土地的开发权,后于2015年,新世界发展将该项目卖给了恒大,转让价86亿元。

  而今天晚上根据证监会对恒大的处罚告知书,我们知道恒大2019和2020年财务造假虚增收入5640亿,虚增利润920亿,这两年恰好是恒大疯狂分红的两年,估计那个时候就已经有死亡的预期了。

  现在命运的齿轮也到了万科这里,从数据看,万科的市盈率仅5.88,股息率7.2%,线年至今真的可以不用拿地,不分红的。

  我们看香港的新鸿基地产,作为香港典型的房地产公司,其资产负债率仅25%左右,当然净资产负债率也极低,才3.97%(2023年年报)。而万科2023年三季报显示,资产负债率为75.28%,净资产收益率也降下来了,才5.45%。

  三季报显示,万科债务为1.24万亿,资产为1.65万亿,简单相减,股东权益为4071亿,但是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归母权益仅2529亿。

  3月11日,穆迪公司将万科的评级下调为“垃圾级”。万科和保险公司的债务也在谈判,万科希望债务延期并下调利率,也就是我最开始说的,万科债务问题开始爆雷,且融资压力变大。

  那么销售端呢?万科2月单月销售额为141.5亿元,同比2023年同期下降52.08%,同比2022年同期下降54.50%,同比2021年同期下降68.04%;和1月(-30.58%)相比,同比下滑幅度扩大;很不乐观。这才是万科根本性的危机。

  除此之外,销售贡献较大的区域分布在上海区域、南方区域和北京区域,但同时公司在财政经济实力较弱的西南区域、东北区域也有较高的土地储备,与其销售贡献不匹配,这意味着万科后续的销售可能不是连续性的,有可能出现断崖式下跌,并且万科账户上的存量土地储备可能并没有数字那么坚挺。

  万科也开始了资产处置,2 月 20 日,领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公告称,已完成收购七宝万科广场剩余50%权益。根据购股协议,此次交易的协议价为 52.00 亿元,商场的估值则为 70.60亿元,折让约 26.30%。2023 年 12 月 8 日,悦榕控股公告称,其两家子公司将以4.8 亿元买下中国万科子公司在中国多家公司的股权。

  需要注意的是,七宝万科广场是万科非常优质的资产,出售仍然打了七折,所谓出售资产去解决债务并不是最优解,更像是一种慢性。

  2、对金融机构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期限1年以上)、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主要为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和债券),规模分别为2151亿元、602亿元、36亿元、475亿元,合计3264亿元;

  债券到期压力集中在 2025 年,境内外债券到期合计达 361.95 亿元;2024 年上半年为美元债偿付的高峰期,3、5、6 月分别到期 45.35、14.45、43.19 亿元,公司未来两年存在较大的兑付压力。

  那么目前可以提出的对策有:债主们愿意延期或者以债换股、大股东支持,后者被很多人寄予厚望,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深圳地铁并没有救助的实力,就算有心,也是无力。

  那么深圳市国资委会直接出手吗?也很难,恒大和华南城已经消耗了相当大的资源,万科投进去的钱目前也是巨亏,敢不敢再下注,下多大的注,都是未知数。

  如果强行资产处置,万科手里还是有牌打,物业服务、物流仓储、租赁住房、商业开发与运营等,但是如前所述,这是慢性,就算活过来了,万科也不是那个万科了。

  万科的问题表面看是无法按约定时间和利率对债务还本付息,本质是现金流风险,根本原因是房子不好卖+卖房子不赚钱。只有量价齐升才能救房地产,量和价一个走不通,就是死。万科最大的风险是它的优质地段土地储备快消耗完了,手里持有大量的边角料土地储备,这部分资产的保值率和盈利能力是未知数(类似碧桂园)。

  万科到不到都有可能,但是按照你分析的地产公司的局面哪个公司都可能完蛋,和着中国14亿人口就不会也不应该有地产公司?

  万科其实本不需要救第一销售是最大问题,而销售的问题是不能自由定价,想降价换量也不行,真要是放开定价限制,市场化运作。北上广深的万科只要降价狠,分分钟收回现金,亏钱是亏钱,流动性是流动性。第二是严资金监管,现在的资金监管卖了房,钱也不能用,只能盖楼,这本身没错,可是北上广深的房子,实际建房需要的资金占房价比例非常低,比方说六七万的房,建安成本其实三四千,万科卖房所得资金是建设所需的十倍,但是钱不能用,得交房后才能解冻,这是一种,另一种是地方政府对一家房企采取联合监管,一个楼盘的钱,甚至要所有楼盘盖好才解冻。所以光分析万科没钱,是不是真没钱,并非如此,几千亿资金不能用而已,而建设所需并不需要这么多,在前几年集团自由掉配的时候,现金非常充足,就这个原因。所以万科不是恒大,它本身在没有政府干预监管的情况下,无需任何救助,就能活得很好,现在的局面,政府需要承担协调调度的角色,不然几千亿现金的企业还不出几百亿负债,这种笑话还会上演$万科A(SZ000002)$

  看三四五月份销售数据吧,如果还和一二月一样,那收到的钱不够给利息,发工资和工程款,那大概率就死了

  而今天晚上根据证监会对恒大的处罚告知书,我们知道恒大2019和2020年财务造假虚增收入5640亿,虚增利润920亿,这两年恰好是恒大疯狂分红的两年,估计那个时候就已经有死亡的预期了。恒大虚增利润玩大额分红,真的是凶残

  指个案,哪还有卖不掉的楼,监管资金不够盖房呢,还有三线城市房价五千,售楼款盖楼也就刚好,这里说的是北上深,能卖掉,资金足够盖楼,却没法用

  “万科卖房所得资金是建设所需的十倍,但是钱不能用,得交房后才能解冻”应该不是这样的。我看2023Q3财报合同负债4075亿,这是预交的购房款,应收都是实打实收到的现金。但Q3账上的货币资产只有1040亿,还包括受限资金。说明3000多亿的购房款早就解封去买地,付建筑商款,等用掉了!欢迎提不同看法。

  今年还有5月25日到期的3.45%债券,发行规模为14.45亿元人民币)和6月7日到期的4.2%美元债券,发行规模6亿美元。

原文链接:http://www.wuhanlvyou.com/wan/5121.html

=========================================

http://www.wuhanlvyou.com/ 为 “武汉旅游”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