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美食出战!终于我熬出头了

 2024-02-17    27  

  上个世纪40年代,得胜桥朱师傅的小摊就勾住无数行人的目光。一个小摊,一口大锅,白腻的油香铺在案板上。面香混合着油香,漫天香味窜向大街小巷。

  重油烧麦,选用糯米和多种配料,经过精细的加工后,呈现出饱满的外观和丰富的口感,是一道武汉特色传统小吃。

  烧麦是一道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名点,全国各地都有。相传元代有哥俩卖包子,弟弟捎带卖个开口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演变为烧麦。武汉的烧麦以顺香居口味为最,后经严氏改良后更适合大众口味。

  红糖糍粑选用优质糯米,经过精心蒸制和反复捶打,呈现出软糯的口感和独特的质地,是一道充满传统韵味的甜品。

  糍粑是糯米食品中的一个传统品种,有着久远的历史。做糍粑,在长江以南农家生活中并不陌生。自古在栽种谷物的地区,每逢春节,村民们都要拿出自己种的糯米做些糍粑,或作送人之礼物,或做速食品以飨前来拜年的客人。对偏远的农村来讲,糍粑作为送人礼物的成份更重一些。

  江汉平原盛产糯米,历来有用糯米酿酒的习俗,武汉开埠,孝感、汉川、沔阳等周边商贩,将米酒制作技术带到汉口。武汉糊米酒加汤圆、藕粉、红枣、桂花调制而成,稠浓的酒羹中点缀着白色米粒,似朵朵芙蓉花,甘甜、柔滑中,散发着桂花的醇香,有养血益气、滋补养生的功效,是非常经典的武汉小吃。

  汪集鸡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据传是新洲一位汪姓大户人家,为了调理家弱多病而发明的,经过多次尝试,他最终选用新洲本地两年土鸡肉熬制出一道浓郁的鸡汤,成功治愈了家人。自此,汪集鸡汤便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一道脍炙人口的美食。

  以猪肉为主料,经过精心搅拌、炸制和焖煮,圆子色泽金黄、外酥里嫩,汤汁浓郁香醇。“圆”代表团圆,黄焖圆子也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

  从秦始皇的数九加点为“丸”,到武汉升官渡的吴举人传说,从吃猪肉开始,肉圆就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只不过在历史的发展中,武汉人的肉丸要加荸荠丁,少不了生姜末,肥瘦比例三七开,前夹腿肉是最佳。黄焖圆子也成为江城人民的传统佳肴。

  排骨藕汤,粉糯的湖北藕,熬出醇香的排骨汤,这是对长江流域秋冬最大的敬意,也是湖北人舌尖上的乡愁。

  武汉素有“无汤不成席”的说法,排骨藕汤是一道武汉传统菜,举凡筵宴,压轴戏必然是一罐鲜醇香美的汤。尤其是用被誉为“水中之宝”的莲藕做出来的莲藕排骨汤,更是极具地域特色,浓缩了荆楚美食文化的精华!蔡甸莲花湖莲藕宋始闻名京都,年年进京朝贡,夏冬两季,水陆兼程,定时入京。莲藕排骨汤讲究一个“煨”字,“煨”也是楚菜具有鲜明特色且普及性很强的技法。

  小龙虾身边总少不了一份凉面的陪衬。武汉好吃的凉面,虾店占了半壁江山。芝麻酱挂上面条,带着清爽的配菜和酸爽的酱汁,让人停不了口。

  武汉凉面是在长江边的码头、集贸市场等热闹场所贩卖。其制作工艺简单,适合在户外销售,这种简单而美味的小吃很快就受到了市民的喜爱。

  清蒸武昌鱼鱼肉洁白如玉,肉质细嫩滑口,清鲜味美,老少皆宜。不仅是一条鲜美之鱼,更是一条文化之鱼,是楚菜的一张响亮名片,经过不断传承和创新,美誉四方!

  武昌鱼最早得名与三国东吴故都的古武昌有关,此后王安石、苏轼、岑参、等历代名人都写过吟咏武昌鱼的诗词。宋代诗人范成大《鄂州南楼》赞:“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最著名的是主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让这一美食享誉全国,成为武汉的一道招牌菜。武昌鱼制作技艺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原文链接:http://www.wuhanlvyou.com/wan/4756.html

=========================================

http://www.wuhanlvyou.com/ 为 “武汉旅游”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