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政协专题协商构建“景区+街区+社区”发展模式

 2021-11-16    461  

  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12日电 (熊兵)“武昌古城建设关系武昌发展全局、关乎民生福祉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3月4日上午,在武汉市武昌区政协“持续推进武昌古城建设,构建‘景区+街区+社区’发展模式”专题协商会议上,区政协主席林军如是说,这是2018年以来区政协第三次聚焦武昌古城开展专题协商。

  近年来,武昌区高度关注和重视武昌古城保护与建设工作,高标准规划和实施武昌古城复兴工程,在项目建设、产业植入、街区治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古城面貌焕然一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景区开发苦乐不均,背街老巷拉低‘颜值’,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社区治理力不从心”在历时半年时间扎实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区政协、课题组负责人李红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同时也提出以示范引领、效能引领、模式引领,推动古城空间营造,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等具体对策建议。

  117处历史建筑是武昌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支撑,也是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诸多的历史遗存、诗词歌赋、传统技艺、民俗生活和历史典故的传承,是武昌古城多元文化魅力之所在。”区政协委员韩尚才如是说,她建议挖掘古城历史文化,打造古城体验路径,串联古城特色资源,同时街区改造应优先使用“老地名”,让古城“老字号”成为古城历史之径的“讲述者”。

  “吸引居民参与改造公共花园,打造体现老武汉文化的公共生活场景,让闻名来此的游客可以观赏冬天的腊梅花、夏天的石榴花,也让老家家可以坐在花园里等她的外孙伢。”区九三学社社员李鸣凯的畅想引起大家热烈掌声。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群众利益休戚相关。“如何在守护武昌古城韵味与为武昌古城注入活力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让居民既对所居住的环境充满自豪感,又能积极地参与到社区自治中?”区九三学社社员柳应飞指出当前政府唱独角戏的尴尬,对此他提出,应建立居民参与和决策机制,提升居民自治能力,激发居人翁意识。

  作为美食网红打卡点,位于武昌古城范围内的户部巷街区遐迩闻名。“留住真正的汉味特色品牌,而不是千篇一律网红产品,在非遗汉味小吃的打造基础上,我们要做好‘国潮新匠’文化融合服务”,户部巷社区翁文静在会上表达了街区的希望。

  同样作为“网红”的昙华林,既是景点,也是特色街区。“坚持深化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深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擦亮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品牌。”社区冯晶在会上向大家认真介绍着昙华林经验。

  “委员的建议提的好,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发挥老地名作用,将老地名打造成武昌古城名片,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感谢课题组、委员们、基层代表们的建言,我们着实很感动,大家都关心和支持这武昌古城的保护建设工作。从今年起,我们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每年打造1-2条历史街区。激发居民对荣耀感和责任感,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维护者”,区民政局、武昌古城保护发展中心等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了委员、群众建言,并直接表态采纳部分建言。

  区委、区长余松当场表态,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消化吸收,把专题协商的成果融入相关规划,落实到具体行动,进一步推进古城保护与发展。注重突出差异性、全域性、人文性,为古城“赋魂”“赋神”“赋情”,让武昌古城成为一个祥和之地、一个发展之地和一个承载记忆和乡愁的地方。(完)

原文链接:http://www.wuhanlvyou.com/wan/45.html

=========================================

http://www.wuhanlvyou.com/ 为 “武汉旅游”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