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如何超过杭州西湖的几点想法

 2024-01-05    136  

  五一假期落下帷幕,疫情后的第一个长假,全国近3亿人出行。根据有关机构对全国旅游景点游客量的排名,杭州西湖排名第一,武汉东湖排名第八。近年来,武汉东湖在旅游开发和推广的力度很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离杭州西湖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想法。

  首先,武汉的城市精神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体现对未来发展的向往和追求,在各个方面争第一没什么不好意思。巧合的是,杭州的城市精神是“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精致和谐是西湖的真实写照,而大气开放也说明了杭州不介意武汉来争第一的胸襟,你追我赶没什么不好。

  其次,东湖有和西湖比较的条件,西湖景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5.6平方公里,武汉东湖景区总面积88平方公里,湖面面积为33平方公里,东湖的景区面积是西湖的2倍,湖面面积更是不可同日而语,随着东湖绿道建设的日臻成熟,已经具备和西湖一较高下的条件。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冥冥中有天意,杭州地区是吴越争霸时期交通要地,而吴越争霸最终的胜利者勾践,他的随身佩剑越王勾践剑就在东湖边上,东湖凭借此剑号令西湖就说得通了。

  首先就是经济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流传全国,甚至上了语文课本,主要是江南的经济一直持续领先,但现在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了,随着中部的崛起,经济差距越来越小,闲情雅致是大家普遍的追求,一个西湖满足不了全国湖泊爱好者的需求,东湖正在奋起直追,名气越来越大。

  其次,就是人文历史了。不得不说,西湖的人文景观太多了,故事讲的太好了,西湖十景,每个景点的故事都让人沉迷,更何况还有“白娘子”“梁山伯”等融入到中国人血液中的大IP,那年我在西湖边的一个ktv,吼了一首“渡情”,至今都是难忘的回忆。在这一点上东湖就略逊,历史挖掘和开发还不够。

  老实讲,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西湖和东湖各自在自己的城市,见证历史,谁也不可能替代谁,谁也谈不上超过谁。准确来讲,东湖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争取更多的游客量,在游客量上超过西湖。最主要的是做好东湖自己的事情,我有三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增强故事性。很羡慕西湖,历代的诗人雅士创作出众多的意境迷人的诗篇,极其美妙,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要是历史上有哪个名人在东湖旁边吟诗一首,比如“欲把东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毕竟东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那就好了。

  那么,东湖有什么人文故事可以讲述呢?我觉得,可以挖掘屈原文化,不要说“楚”文化,楚文化太小了,直接说屈原,爱国大IP,天问、离骚搞起,这方面的故事要加强,适当增加一些屈原的元素;可以挖掘历史文化,李白来过,杜牧来过,刘长卿、辛弃疾也来过,也都留下了诗词,这些诗词要大力推广,搞文化提;最重要的是,挖掘当代历史,东湖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除中南海以外住的最长的地方,要进一步挖掘这段历史,毛主席诗词什么的弄起来,大型雕塑做起来,参考长沙的橘子洲,风景不惊艳,惊艳的就是那个“恰同学少年”的大雕像。所以,东湖人文故事要搞起来,“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取一个的名字”,主席堤、屈原堤、文化堤搞起,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勾起历史的沉思,满足他们的怀古思今之情。

  第二个建议是增强现代性。一是用好大学资源,东湖周边有26所高等院校,比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名校,要充分利用这些大学的名气,讲述东湖滋润学子的故事,形成东湖和名校的互动;二是用好科研院所的资源,东湖周边有很多国家级科研机构或实验室,参与了很多大国重器的建设,如航母模型、航天技术展示、水资源治理等方面的先机成果,可以再论证成熟的情况下,在东湖予以展示,体现东湖的现代化之美。

  第三个建议就是增强互动性。有一句话叫“到东湖去看海”,东湖太大了,确实有“海”的样子,增加各类沙滩、卵石滩的面积,免费予以开放,给游人亲密接触湖水的机会,让他们踩踩东湖的沙,捧一捧东湖的水,网一网东湖的鱼,这样的互动让人神往;东湖很适合开展夜生活,免费开放一些区域,让年轻人搞一些音乐节、啤酒节,稍微放纵一下,翻不了天;每年的龙舟节,要认认真真的搞起来,不要走形式,要搞得向“村BA”那样人尽皆知,龙舟、端午因屈原而生,在东湖搞龙舟节,屈原看了也高兴。

  西湖“浓妆淡抹总相宜”虽然美丽,但总觉得有点靡靡之音,东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气磅礴胸怀天下,更符合时代的呼唤。总之,加油吧,东湖。

原文链接:http://www.wuhanlvyou.com/wan/4432.html

=========================================

http://www.wuhanlvyou.com/ 为 “武汉旅游”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