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1 514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点击“不再出现”,将不再自动出现小窗播放。若有需要,可在词条头部播放器设置里重新打开小窗播放。
武昌区,隶属于位于武汉市东南部,长江南岸,与汉阳汉口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临长江,东拥东湖,是中心城区之一、武昌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介于东经114°14′—114°30′,北纬30°32′—30°37′之间,总面积107.76平方千米
武昌区始建城于二年(223年),区境内大致中部高,南北逐渐降低,西向长江而东向湖区缓斜,以丘陵平原相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主;属带季风气候。
武昌区境内各类历史遗存众多,有起义门红楼放鹰台无影塔等物质遗存1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38处。三年(1911年),辛亥第一枪在武昌打响,武昌也因此事件而闻名。
汉代,以郡为中心划天下为三楚,今武昌地域属南楚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从南郡中析出江夏郡,隶属荆州,辖沙羡县,今武昌属江夏郡沙羡县。
三国时期,孙权将东吴中心迁鄂(今鄂州市),寓“以武而昌”之意,改鄂名为“武昌”。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孙权在江夏山(蛇山)筑土石城,周回二三里,斜对汉水,称为夏口城。设有夏口都督,隶于江夏郡沙羡县,是东吴都城武昌(今鄂州市)上游的军事重镇和江夏郡治的所在地,今武昌始有夏口和江夏之称。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隶属荆州,辖沙羡等县,并将沙羡县治从涂口(今金口)移至夏口城,为县级行政中心。
东晋安帝义熙年间(405—418年),河南汝凶乐殃坑南一带居民大量流入夏口,区境侨置汝南县,仍为江夏郡治所在地。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设置郢州,并在夏口城的基础上,进行城垣的修葺和扩建,此即今武汉保存最古老的郢州城垣遗址。郢州隶属江夏郡,郡、州、县治所同设在夏口,从此夏口又有“郢城”之称。及至齐、梁、陈各朝,郢州城皆为江夏郡和郢州治所。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中国,改汝南县为江夏县,改郢州为鄂州,置江夏郡,其郡、州、键讲多县的治所均设在江夏,今武昌因而又有鄂州之称。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江夏郡,江夏为江夏县和鄂州的治所。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江夏为江南道。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江夏划归江南西道。唐代中期,鄂州(今武昌)为贡赋转运中心,设有武昌军节度使。宰相牛僧孺为鄂州刺史,兼武昌军节度使,将江夏土城扩弃少榜白建为砖结构城垣,区境从此兼有武昌之称。
时期,江夏属荆湖北路,为鄂州治所。南宋初年,荆湖北路军事中心由江陵移至鄂州,宋将岳飞曾镇守在此。
元代设湖广行省,置鄂州路(后改为武昌路),下辖7县,江夏是湖广行省、武昌路和江夏县的治所,为行省级大区域行政中心。从此,包括区境在内的今武汉市江南部碑轿承分正式有了武昌这个地名。
攻克武昌,设置湖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废行中书省,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衙门,衙址均设在武昌。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设置湖广巡抚,随后又设置总督湖广等省军务和地方总兵官,所任巡抚、总督和总兵也多驻武昌;改武昌路为武昌府,辖江夏、武昌(今鄂州市)9县1州。江夏县是武昌府的附廓县,此时武昌城内衙门云集,既有高于省级的总督衙门,又有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武昌府级、江夏县级官署,因此称之为“湖广会城”。
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布政司分为湖南、湖北两个布政司,上设湖广总督。湖北布政司下辖包括武昌府在内的8府旬戒说,武昌城仍为各级衙门荟萃之地。自三国至清朝,武昌城垣不断扩大,区境地域亦相应扩大,但始终在江夏县辖域内,常与江夏并称。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首义一举成功,推翻了清朝在湖北的统治。党人废帝制,兴共和,宣布成立“中华民政府湖北都督府”,设于原清廷湖北省咨议局所在地(阅马场红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地方政权的雏形。
元年(1912年)军政府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原武昌(今鄂州市)改为寿昌,次年又改为鄂城。
十五年(1926年)10月,国民军攻克北洋军阀统治的武昌城,改武昌县为武昌市,设武昌市政府。
十六年(1927年)1月,由广州迁武汉的国民政危希察府划汉口、武昌、汉阳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但三镇市政机构仍分三块,武昌设有市政厅,仍称武昌市。同年4月中旬,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先后成立,武汉三镇在行政区划上正式统一为一市。
二十六年(1937年),湖北省政府决定武昌县城乡分治,城区部分(今区境)成立武昌市政府,直属湖北省政府管辖,为直辖市,设市政筹备处,并兼管汉阳城区。
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日寇侵占武汉,次年汪伪政权建立武汉特别市政府,武昌划归伪武汉市政府管辖,设办公处(后改称武昌办事处)。三轿府十年(1941年)又将武昌划归伪湖北省政府所辖,成立市政筹备委员会。
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湖北省政府由恩施“还治武昌”,分武汉为汉口、武昌两市,武昌为省会市,辖武昌和汉阳镇,直到武汉解放。
三十八年(1949年)5月17日,武昌解放。6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建立武昌办事处,派出工作组接管了武昌旧政权的8个区公所,并将其改划为4个城区、3个郊区。武昌解放后,一直是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1961年撤销武昌人民公社建制,恢复武昌区人民委员会。“文化大”中,原武昌区党政机构处于瘫痪状态。
1980年2月,武昌区人民代表大会第六届第二次会议召开,批准撤销武昌区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区人民政府。
截至2020年,武昌区下辖15个街道,有积玉桥街道杨园街道徐家棚街道粮道街道中华路街道黄鹤楼街道紫阳街道白沙洲街道首义路街道中南路街道水果湖街道珞珈山街道石洞街道南湖街道东湖风景区街道。武昌区人民政府驻中山路307号。
武昌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南部,与汉阳区江汉区江岸区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洪至山乡、青菱乡交错接壤;西傍长江。总面积107.76平方千米
a,其中,陆地面积60.96平方千米,长江水域10.7平方千米,东湖水面32.8平方千米,沙湖水域3.3平方千米。中心位置在北纬30°33′22.56″,东经114°18′37.90″。
武昌区属典型的残丘型河湖冲积平原,辖区内山丘多,历史上老武昌城内民间有十三山之说。今区境仍然有蛇山、洪山、珞珈山、花园山、胭脂山等,境内最高点为珞珈山,海拔118.5米;最低点为南湖地区,海拔20米。
武昌区地处中低纬度,属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气候特点。春秋短,各约60天;冬夏长,分别约为110天和135天。
截至2018年末,武昌区常住人口126.37万人,比上年增加0.51万人。户籍人口105.61万人,增加1.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4万人,出生率为9.9‰;死亡人口0.66万人,死亡率为6.3‰;自然增长率为3.62‰。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武昌区市常住人口为1092750人。
2018年,武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90.08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76.91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1113.17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7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6.29%,比上年提高了0.32%。二、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9.8%和90.2%。年末全区共有法人单位32448户,比上年同期减少689户,下降2.1%;产业活动单位6774户,比上年同期增加257户,增长3.9%。全区共有“四上”企业882户,单位总量在全市中心城区中排名第二。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12户,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108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321户,规模以上服务业315户。
2018年,武昌区全部工业增加值50.96亿元,比上年下降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7%,其中国有企业下降1.0%,股份制企业下降3.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5.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过亿的企业11户。在13个工业行业中,9个行业产值超亿元,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减少2.5%,销售产值减少3.5%,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2.72%,提升7.3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58亿元,比上年下降28.8%;利润总额1.95亿元,下降38.9%。
截至2018年末,武昌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12户。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26.06亿元,同比增长10.2%。建筑业总产值1327.34亿元,同比增长16.0%。
2018年,武昌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社零额394.35亿元,同比增长6.9%;限额以下企业的社零额完成361.53亿元,同比增长15.2%。限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实现社零额351.55亿元,同比增长5.8%;限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零额42.8亿元,同比增长16.2%。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增长较快的前三类是中西药品类增长31.6%、饮料类增长23.8%、家具类增长22.6%;降幅最大的三类是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61.6%、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下降31.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31.0%。
2018年,武昌区外贸出口创汇额286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2%。实际利用外资543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实际引进内资727.7亿元,比上年增长6.0%。
2018年,武昌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81.09亿元,同比上升14.0%。其中,住宅开发投资98.58亿元,同比增长0.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7.55亿元,同比增长8.5%。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23.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6%。商品房销售额398.76亿元,同比下降1.0%。商品房待售面积23.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6.7%。
截至2018年末,武昌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93家,比上年增长28.7%。其中,“四上”高新技术企业(含高新产品登记备案企业)55户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6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技术市场交易登记额38.3亿元。全年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创新项目73项。
截至2018年末,武昌区社区文体活动室141个,晨、晚练地点338个,建立户外健身路径1091套,举办大型文化体育活动235次,社会体育指导员1338名,获市以上体育竞赛前三名奖牌数96枚,社会体育人口占全区人口比例44.5%。
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传是日乃东岳天齐大帝诞辰,民间和寺庙在这日举办庙会,称“天齐会”。尤武昌洪山宝通寺的天齐会最引人入胜。是日,绅商仕学、各业工匠、普通百姓、善男信女结伴前往。寺内香火鼎盛,山间游人如织。烧香拜佛,祈求神灵赐福;寻芳览胜,沐浴大好春光。一年一度,热闹非凡。是日又称“甘蔗节”。民谣曰:“三月二十八,洪山敬菩萨,钱多吃甘蔗,钱少吃麻花。”相传元末农民徐寿辉在鄂东蕲水(浠水)起义称帝,派邹普胜智取武昌,约定城内接应者手持甘蔗为号。邹部入城后,见手持甘蔗者或门前有甘蔗渣的人家,概不侵扰。此后,武昌民间遂流传此日吃甘蔗可得福消灾之说。1938年4月,武汉警备司令部以“国难严重,空袭时闻,为策人民安全起见”,明令禁办庙会。10月,日军占领武汉。武汉人民挣扎在日军铁蹄的蹂躏下长达7年之久,甘蔗节(天齐会)从此失传了。
杨泗是神话中的水神。长江流域的川鄂赣三省有四位水神:江西崇拜的是许逊,四川祭祀的是李冰父子;湖北一带供奉的就是杨泗,民间称之为杨泗将军。尤其是船夫、渔民和以船为家的水上住户,对他更为崇敬。从杨四演变为杨泗,不单纯是字音的讹传,显然是和水及水神有关。杨泗庙都是建在近水地方,这是和龙王庙、白鳝庙相同,与其他庙宇不同之处。今洪山区青菱乡有个村委会仍然以杨泗矶命名,是由于辖区内有个自然村名叫杨泗矶。这个自然村的得名是因为靠江岸有一矶石,旧名杨泗矶。矶头原来有座杨泗庙,矶名又是从庙名而来。由此也可见杨泗神在旧时的深入人心。
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之上,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武昌最著盛名的古迹和游览地,黄鹤楼因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地势险要、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位居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以武而昌”,筑城为守,建楼以錡望。原址位于蛇山西麓下黄鹄矶上(武昌桥头附近)。《南齐书》有许多与黄鹤楼有关的神话传说,以至后代“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中”。黄鹤楼历尽沧桑,屡建屡毁,屡毁屡建。
东湖风景名胜区因位于武昌东郊而得名,水面面积达33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景区由六个特色景区组成:听涛景区、磨山景区、珞洪景区、落雁景区、吹笛景区和白马景区。
东湖樱花园是中国最大的樱花园,5000株樱花竞吐芬芳。梅园依山傍水,是江南四大梅园之一,有301个品种,800亩园,一年一度的东湖梅花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东湖风景区还培育和收集了300多个荷花品种,和梅花一样,属全国之最。东湖在梅花和荷花栽培技术上领先全国,故这里又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和“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蛇山为武昌名山,绵亘于古城中部,横贯东西,名胜古迹颇多。东起大东门,与元代所建长春观紧倚于侧;西止长江,与汉阳龟山夹江对峙;山北麓直抵路中、西段,与胭脂山平行;山南脚紧连大成路和武珞路西段。
蛇山又名黄鹄(hú)山,绵亘蜿蜒,形势十分险恶。在长约2公里的山上,历代建有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的楼阁亭台有20多处,历代名人崔颢孟浩然李白王维陆游等10多人,均先后登临游赏,吟诗作赋,留下“寒花媚幽石,疏林带高阁”,“桃桦深处暖云浮,隔树红妆倚翠楼”等名句。
放鹰台遗址位于武汉城内武昌水果湖畔。遗址为一椭圆形台地,传说因李白于唐乾元三年曾在此观放鹰捕鱼而得名,面积约1万平方米。
在该遗址,市博物馆于1997年考古挖掘出了四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石器、陶器多达二百余件;近年又在梁子湖畔又发现了一千多年前的湖泗古窑址一百七十余处。可以说,从出土的每一片石器、陶器和每一件生产、生活用具的后面,都有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这些石器、陶器和生产、生活用具可看到陶器到瓷器烧制工艺的进化,引证了武汉先民曾经在这块土地上,从远古走来,农耕劳作、繁衍生息,创造了陶瓷古国的古老文明。
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山中部,是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称“江南一大福地”。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
长春观有闻名于世的“三绝”:全国仅留一块的“天文图”、带有欧式风格的建筑、乾隆御赐“甘棠”石刻。解放初全国有三块“天文图”碑,为道教天文学家所留,上刻“谕旨”二字。前二块皆毁于,仅留长春观一块全图碑;二是清末长春观主持侯永德受西方影响,以欧式风格和中式风格相结合,修建了全国唯一的欧式建筑为主体的道教建筑——道藏阁;再则是位于道藏阁前的乾隆亲书石刻“甘棠”二字,也是在道教建筑中为数不多的帝王题词,亦为一绝。
宝通寺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洪山南麓,已有1500余年历史。据《宝通寺志》载:“黄鹤山(今蛇山)之东十里许有山,名东山(今洪山),乃三楚第一雄峰。上有亭,相传刘宋时期始建寺。唐贞观年间,额曰弥陀寺,面南,山门西向。”由此可见,洪山于南朝刘宋时期(420—499年)已建有寺院,即东山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荆湖制置使上奏理宗皇帝颁发带金,下诏将随州大洪山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禅寺。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策崇宁万寿禅寺为宝通禅寺,沿袭至今。
起义门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起义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辛亥的历史见证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起义门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距今700多年历史。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起义后,迅速控制中和门,南湖马炮营得以从此门入城,在城头架炮轰击湖广总督府,掀开中国近代史新的一页。
五大会址纪念馆位于离武昌江滩不远的都府堤小巷20号,主要由五大开幕式会场、陈潭秋夫妇卧室和陈潭秋、伍修权教学教室四个复原陈列,以及五大历史、陈潭秋在汉活动两个基本陈列组成。
1927年4月27日,“五大”在武昌第一小学开幕。“五大”虽没能完成从危难中挽救的使命,但却是幼年中国党探索中国道路艰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领导体制上有重大的建树,开始形成中央四级领导体制:即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中央局和中央局会。并在党的历史上首次选举产生了的前身——中央监察委员会,强调党的各级组织都要实行集体领导。
2020年 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27位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湖广总督的驻地,是湖北、湖南两省的、经济、文化、教育中心,轻易改动的话,会在治理上带来很大的麻烦。
原文链接:http://www.wuhanlvyou.com/wan/430.html
=========================================
http://www.wuhanlvyou.com/ 为 “武汉旅游”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
去武汉玩 2021-11-13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4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4
去武汉玩 2021-11-13
去武汉玩 2021-11-13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