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释放生态“红利” 杭州东湖街道绘就绿色画卷

 2023-07-18    155  

  湖面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着,河岸边花朵摇曳绿树成荫,往来行人走在崭新的栈桥上观景游玩……五月的西太漾,风景独好。

  西太漾位于杭州市临平区东湖街道,是绿色东湖建设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东湖街道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美丽河湖建设、数字治水等重点项目上持续发力,常态化开展水质净化、河道保洁等工作,进一步提升辖区河道水质,并荣获2022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优秀乡镇(街道)。

  让水更清、天更蓝、生态更多样,生态东湖建设的“红利”正持续释放,绿色东湖的发展之路正迈向新的阶段。

  东湖街道辖区内共有区、镇、村河道117条,河道水系错综复杂,水质存在先天劣势。近年来,随着工业企业迅速发展,人口集聚,城市水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此,东湖街道紧扣涉水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主线,全力打响治水攻坚战。街道部署召开以水质提升、“污水零直排”等为主题的推进会议,进一步压实“一人一河”河长制度;对辖区内排污单位、区块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建立问题、任务、项目、责任四张“清单”。2022年,街道累计开展巡河3600余次,处理涉河问题2670件。

  此外,东湖街道连续3年制定出台“五水共治”相关工作制度规范。如2021年编制《东湖街道河湖水环境提升“3+2+1”工作实施方案》,汇聚共管共治合力,推动河湖管护从“管住”转向“管好”;在城市管道污水治理方面,明确了《东湖街道“污水零直排”创建长效运维管理办法》,2023年初为防止问题反弹,东湖街道又制定了《关于东湖街道“晴天排水”专项整治行动的方案》,切实做好源头管控工作,杜绝新生污染源入河。

  东湖街道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岸上治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监管”的合作方式,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过去,地下管道一旦破损,光确定位置就费时费力,导致施工效率低下。近年来,东湖街道创新数字管道建设,通过传感器探测、地理信息系统定位、数据分析等手段,为地下管道编制身份“ID”,有效打通地下隐蔽工程的“小、微、渗、漏”四大症结。

  此外,针对“污水零直排”监管存在的盲区等问题,东湖街道为三大类单元的排水设施安装上数字监管二维码牌,推进“线上+线下”的考核监督方式,实现了“污水零直排”全过程的运维监管。

  目前,该街道已完成37个生活小区、45家工业企业、153家行政事业单位和“六小行业”、1个“污水零直排村”示范村和1家商业综合体的“污水零直排”建设,并通过“污水零直排区”验收。

  本着水清景美、人水和谐的建设目标,东湖街道进一步做深“水文化”,持续做好水质提升、环境美化两篇“文章”,为“生态临平”建设注入新动能。

  东湖街道以京杭大运河支流为重点流域,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排口监测设备等站点,有重点、有目标地布局监测点位。通过布局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8个微型自动监测站以及覆盖生活小区、工业企业的水平衡系统等,为辖区主要河道配备智能“管家”,对河道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水质问题。

  水清河畅,更要岸绿景美。东湖街道进一步丰富“水文化”内涵,结合“微改造精提升”项目,串珠成线,布局生态绿廊,建设环湖绿道,打造绿色景观带,让更多“森林氧吧”点缀城市一隅。比如,在西太漾建设6段水中栈道和300平方米的亲水平台,打造12公里的沿岸生态绿廊景观带;建成禾丰港总长约7.71公里的绿道网系统,内含年园、乐享天地、花间望水等六大休闲空间;沿湖布点口袋公园,给居民带来“健身+步道”“游览+河湖”的融合体验。

  如今,一条条碧水玉带,已经形成了满目皆绿、处处是景的“水文化”风景线,带动绿色东湖美丽画卷绘出别样风采。(孟露、王佳敏)

  老百姓带着五花八门的问题走进门,负责引导的工作人员面带笑容迎上前。问明来意后,引导群众至对口部门单位工作人员或调解员值班窗口,现场“把脉问诊”,面对面解决……这是笔者来到浙江省龙泉市社会治理中心看到的场景。 龙泉市社会治理中心。…

  在嘉兴南湖,渔里未来社区提供居民服务事项“长三角一网通办”,打造具有获得感、参与感、归属感、幸福感的新型社区典范。 在湖州吴兴,织里镇创新推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让基层治理更接地气、更有时效,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在湖州安吉,红庙村推出“深蓝计划”,通过新业态与老厂房的创意融合,“点燃”了乡村经营的新思路,开拓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原文链接:http://www.wuhanlvyou.com/wan/3237.html

=========================================

http://www.wuhanlvyou.com/ 为 “武汉旅游”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