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AI在武汉—百度2023年终营销感恩盛典”在武汉成功举办,共同探讨生成式AI为营销宣传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推动更多湖北本土政务单位、企业品牌在AI营销领域实现创新发展,实现生产方式和营销形式的全面升级。
为持续做好黄陂区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进一步展示“木兰游”新形象、新风貌、新变化,激发、满足游客的出游意愿和消费需求,黄陂区文化和旅游局运用百度新媒体AI营销与多元化宣传方式相结合,通过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塑造“出圈”的高质量旅游目的地、策划丰富多彩的文旅主题活动实现了全域文旅资源的深度宣传,获评百度2023年度《AI政务先锋奖》!
10月8日,记者从武汉市黄陂区文化和旅游局(以下简称黄陂区文旅局)了解到,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黄陂区凭借着优质的旅游资源和精彩的文旅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173.78万人次纷纷前来“打卡”,创旅游综合收入9.56亿元。其中,以木兰天池为代表的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获央媒聚焦报道。
为何黄陂文旅市场如此火爆?如何让游客获得完美的旅游体验?黄陂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国庆期间,黄陂区景区推出多项亮点纷呈的活动吸引游客。同时,为确保游客安全、有序、温馨出行,黄陂区文旅局和相关单位认真落实各项举措,一手抓文旅景点宣传和假日服务保障,一手抓疫情防控和安全巡查,全方位为游客营造出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请问:黄陂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项目,政府计划何时投入使用?目前项目进度是什么情况?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翘首以盼!
尊敬的市民朋友,您好!您向城市留言板反映的诉求已收到,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目前已完成大剧院结构封顶,计划2024年上半年图书馆、文化馆结构封顶,2024年底完成装修工程,2025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感谢市民朋友的关心与支持!11月24日我单位工作人员与您联系,并告知您办理情况。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祝您生活愉快!【经办单位:黄陂区文化和旅游局(新)】
12月30日,笔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武汉市黄陂区文化和旅游局(以下简称黄陂区文旅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采取多项举措,让游客在黄陂景区吃得安心,玩得开心。
进入2021年,为了确保顺利召开,切实保障文化体育市场元旦、春节期间平安、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黄陂区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组织执法人员自主或会同市支队一大队在全区范围内,针对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印刷企业、书店等,以消防安全为主要内容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三合一”场所、消防器材、安全通道、制度措施等逐一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武汉晚报讯(记者范雅琴 通讯员黄宣 黄文旅)10月25日,在武汉汉口北三大盛会即2023武汉(汉口北)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汉交会”)、2023全球数字贸易大会、2023中国服装大会同时开幕。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逛鲜花小镇,打卡汉口镇戏码头、武汉1980等特色街区的City walk路线颇受市民欢迎,迎来一波波的人潮,身着旗袍的小姐姐结伴而来,穿梭在汉口风情的汉口镇和还原80年代生活场景的武汉1980,拍出一张张复古。
今年是汉交会的第十四个年头,随着武汉(汉口北)首届国际花卉展开幕,鲜花小镇人头攒动,武汉近半数的花店店主携友前来逛花市,现场热闹非凡。武汉(汉口北)首届国际花卉展集中在鲜切花交易区,而一进大门的龙元绣展位展出61种不同品种的绣球花格外引人注目。主理人赵龙云从昆明来汉参展,他介绍道,此次展出的绣球花分为国产精品、稀有绣球、哥伦比亚系列,“你看到柠檬黄、西瓜红等颜色的绣球花都是从大洋彼岸哥伦比亚坐飞机空运过来的,都是A级品种”。
600余岁的老村湾凭借金秋晒颜值,成功晋级武汉之秋第一个网红打卡点。稻田金黄,瓜果飘香。在古朴的青石板街道旁,金灿灿的玉米挂树间,圆润饱满的南瓜堆成山,加上一串串红辣椒、火柿子,秋天的满足感扑面而来——这里是黄陂区大余湾。
火上《新闻联播》的大余湾,走红的密码在哪里?10月13日,长江日报记者特地前来探访,只见身着汉服的游客、背着相机的摄影师、拿着画板的学生纷至沓来。
从游客中心穿过仙气飘飘的九曲桥,一幅幅晒秋场面好似油画一般。游客三五成群,呼朋引伴地抱起地上的南瓜,喜笑颜开地在丰收场景前拍照;或蹲下身子同红扑扑的柿子来一个近距离的合影。庆丰广场后院的晒秋台是大余湾晒秋的主场景,这里的房屋、台阶错落有致,屋顶上、房梁下用木头搭出的晒秋架和一旁的台阶、院落都摆满了装有农作物的圆簸箕,用辣椒和玉米铺成的五星红旗也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拍照的打卡点。
日前,从黄陂区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自2021年以来,该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采取多项举措,让游客在黄陂景区吃得安心,玩得开心。
进入2021年,为了确保顺利召开,切实保障文化体育市场元旦、春节期间平安、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黄陂区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组织执法人员自主或会同市支队一大队在全区范围内,针对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印刷企业、书店等,以消防安全为主要内容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三合一”场所、消防器材、安全通道、制度措施等逐一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碧水映蓝天,宜居宜业的江城正焕发新的活力。近年来,武汉市通过实施全域整治、连片打造,形成黄陂木兰大道、新洲桂花大道、蔡甸嵩阳大道、江夏鲁湖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振兴示范带。“2023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人民日报社采访调研团近期走近江城,感受农文旅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深挖乡村文化与民俗特色,创新消费场景,能够拓宽产业边界,推动文旅更深程度的融合,有效促进乡村振兴。
“以前村里资源匮乏,全村抛荒耕地达85%以上,常年居住人口不足20%,房屋闲置率达85%,农田、农房和田园风光等资源贬值,没有产业,留不住人。”受政策感召、回乡反哺的葛天才说,他决定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2018年,葛天才响应黄陂区委区政府“三乡工程”的号召,成为黄陂区杜堂村。
“此次获奖对我来说既是鼓励,更是鞭策。今后,将继续以前辈艺术家们为榜样,发扬优良传统和敬业精神,更加努力钻研和传承艺术,为振兴繁荣文艺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获奖演员郑莎表示。
黄陂自古是文化融合的沃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其中楚剧颇具地方特色,群众基础深厚,发展状况良好。楚剧传承发展,人才是关键,多年来,黄陂区坚持“人才兴团、人才强团”,围绕剧团优秀人才创作排演了《四下河南》《滠水英魂》《少年花木兰》《少年吴光浩》等一系列代表性剧目,楚剧艺术水平高,演出活动常年不断。作为代表性地方艺术,楚剧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丰富了文化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在助力黄陂做好“旅游+文化”文章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获奖对我来说既是鼓励,更是鞭策。今后,将继续以前辈艺术家们为榜样,发扬优良传统和敬业精神,更加努力钻研和传承艺术,为振兴繁荣文艺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获奖演员郑莎对媒体表示,她此次
黄陂自古是文化融合的沃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其中楚剧颇具地方特色,群众基础深厚,发展状况良好。楚剧传承发展,人才是关键。
多年来,黄陂区坚持“人才兴团、人才强团”,围绕剧团优秀人才创作排演了《四下河南》《滠水英魂》《少年花木兰》《少年吴光浩》等一系列代表性剧目,楚剧艺术水平高,演出活动常年不断。
去武汉玩 2021-11-13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4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4
去武汉玩 2021-11-13
去武汉玩 2021-11-13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