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风景名胜区落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东湖风景名胜区是 1982 年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区之一, 也是目前 我国最大的城市湖泊型风景区。 落雁景区是规划的三大核心景区之一,与历史上 早期形成的听涛景区、 磨山景区共同构成了整个风景区三足鼎立的格局,地处东 湖风景名胜区听涛、磨山、落雁、白马、吹笛 5 个景区的中心地带,是所有景区 中惟一能与其他景区保持最直接水陆联系的景区。 城市旅游业是近年来武汉市产 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落雁景区由于拥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 所以成为当前武汉市旅游项目建设的重点。 落雁景区北依白马景区,南与磨山景区隔湖相望,东临王青公路,规划总 用地 l 024 公顷,的湖岸线和别致的水生植物景观。其中现状水面 432 公顷。景 区主要特色表现为优美。 现状突出问题有三个。 一是区域交通问题。 东湖风景名胜区拥有西部的梨园大门、 东湖大门以及南部磨山景区入口,而缺乏北部、东部直接的出入口,而且五人景 区之间缺乏快捷的连通干道。 二是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土地的分散管理以及中心 城区边缘地带的无序建设, 缺乏对天然资源的维系与保护,造成现有自然生态环 境的极度脆弱。三 是基础配套问题。市政设施建设严重缺乏,是制约落雁景区 建设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总体构思 正是基于现状的综合分析,规划研究的重点是在确定景区总体建设目标的基 础上,如何制定最合适的建设控制法则来引导容量控制、环境培育,以期真正实 现建立一个优美、舒适、更人性化旅游景区的目标。为确保景区用地建设的系统 性,规划确定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通过对旅游发展的研究策划,开发 组织了不同主题的景区及景点设施; 并力图将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土地的定性定量 控制与风景区的建设实际相结合,使规划能更有效地指导风景区的管理建设。 基本原则? 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根本出发点,强调以自然为基础、人为目标 的基本前提,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平衡点。 建设发展应体现“整体协调原则” 。落雁景区既是相对独立的景区,又是东 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 因此总体策划必须充分反映个体与全局的协调关 系。 景区建设应遵循“滚动发展原则” 。强调规划的整体性与发展的有序性密切 结合,实施风景区滚动开发的战略。 旅游资源应实行“分级保护原则” 。规划根据景观资源生态敏感性水平,实 行景源分级保护,规定景区、景源、景点、配套设施等不同的配置水平。 建设目标 基于对落雁景区区位条件、风景资源、旅游发展、产品开发的综合研究,规 划提出将落雁景区建设为“集休闲、观光、度假、生态劳作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展现楚地风情的生态休闲旅游区” 。 考虑到生态性主题的定位要求以及游赏性质、 游览方式、 景点吸引度的差异, 参照运用游憩生态允许标准测算的环境容量和市场分析的客源预测量, 确定落雁 景区游客量至 2005 年达 44.2 万人次,2010 年达 65.0 万人次,2015 年规划期 末 82.9 万人次。 空间布局 按照生态环境基础和功能特征差异,规划将整个用地分为落雁主体游赏区、 旅游产业发展区、康复健身疗养区三大功能区,将风景游赏、旅游服务、村镇自 然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分区,便于景区管理、分期实施。 落雁主体游赏区位于城市快速环线以西、落雁北路以南,是本景区旅游发展 的核心区域。 规划组织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展示观光、 乡情野趣的农耕渔猎度假、 浓郁楚域风情的竞技娱乐活动以及现代化的濒湖水上运动, 建设生态环境优良的 生态休闲游赏区。区内形成“一环、三心、五园”格局。一环为游览主环线:三 心为雁咀、 黄家大湾、 长咀三处管理服务中心; 五园为楚天水乡园、 自然生态园、 民俗大观园、楚地风情园、濒湖休闲园,是地域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可满 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主题景区。 旅游产业发展区处于三环线以东,用地相对完整独立,可妥善解决景区开发 与现有村庄生存之间的突出矛盾,成为规划布局配套设施完善、功能结构合理、 交通组织便捷的村镇建设区以及为旅游业、农业服务的农业旅游产业园、农业生 态观光园。 康复健身疗养区位于落雁主体游赏区以北地区,规划发展以康复旅游、健身 休养活动为主的休憩游览区。 景源保护 规划对落雁景区最具典型特征的“水域、陆域、湖岸线、湖中岛”等生态 景源提出了保护控制要求, 使自然环境的生态性特征得以完整的维护和延续。水 域分二级保护区;陆域根据自然风景特色、生态环境状况、植被、区位的差异分 为四级保护区;结合湖湾自然发育形态和湖滨观赏要求对滨湖岸线分二级保护, 在景区、 景点开发时应保持天然形态构筑不同的滨湖景观湖中岛分特级和一级保 护景点。规划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景源分别制定严格的建设控制要求。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应满足大区域东湖风景名胜区和小 区域落雁景区内各重要观景点 及景观点之间互视 的双向观赏要求, 控制要素分景观控制地段和景 观点两个层 次。控制地段指从磨山楚天台、听涛十里长堤、白马青化路自上而下、由远及近 地观赏落雁景区的景观序列展示区和其内特级景点之间的互视观赏面景观点为 落雁景区与磨山景区(楚天台、朱碑亭、磨山六峰)、听涛景区-(长堤、湖畔杉林)、 白马景区之间通透视廊所控制的景点以及特级景点、一级景点,如落雁岛的雁翎 萧空、南郢水门、走人棋鸟岛、长咀芦洲古渡、濒湖广场、桃花岛、庙家咀、鹅 咀、雁归角。 交通组织 道路交通规划有效解决了落雁景区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联系、 东湖风景名胜区 五大景区的连通干道以及景区内部游路组织。 景区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侧重于游览 性,保证道路顺而不畅,游路分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同时,根据交通及 景观要求, 设计不同类型的道路横断面。交通设施控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游客集 散点,分别配备停车场和游客休憩广场。 绿化植被 绿化是风景区的主要构成要素,对整体风貌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本规划 不仅完善了各类绿地布局, 而且实行分区控制,同时对主体游赏区提出重点恢复 楚地风土植被区, 营造特色风貌植被区,培养背景林植被区等分类型植物培植措 施。 建设控制 在风景区规划体系上, 规划对在风景区建设中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有 益的探索。 根据风景区的建设特点,按照人类游憩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扰动程 度划分功能区域, 在生态敏感性 较低的区域相对集中地布置游客活动中心,对 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区域要求实施严格的保护与培育措施, 合理地实现了开发建设 与生态保护的协调一致。 同时, 提出更适合风景区土地使用要求的控制性理论和 控制指标,主要从基本性质、建筑布局、生态环境、配套设施、景观设计五大方 面提出建设要求, 每一方面除包含最基本的建设容量控制指标外,还融合了景源 保护、空间景观、树种植被、景点设置、建筑风格等限制性规定要求,这一整体 控制的思路具有规划理论探索的前瞻性。 规划用地的基本性质严格依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确定,同时将《城市 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的地块用地性质作为补充内容;建筑布局主要提 出适建设施类型、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控制要求;生态绿化从地块的植 物种植、植被景观、生态环境营造、绿化指标等提出生态绿化的控制性规定,包 括绿地率、植被景观类型、生态保护三项指标;配套设施控制公建、市政、交通 出行等景观设计分为湖岸线、建筑控制、视线、景观控制四项具体要求,作为建 议性指导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点击“不再出现”,将不再自动出现小窗播放。若有需要,可在词条头部播放器设置里重新打开小窗播放。
落雁景区位于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新武东,占地面积10.24平方公里,水面上经常有雁、野鸭、獐鸡等水鸟,种植了雪松、银杏、广玉兰等植物,绿化优越,环境优美。
落雁景区与磨山景区隔湖相望,占地面积10.24平方公龙仔跨里,其中水域面积4.29平方公里,湖面广阔,湖岸曲折,港叉墓奔整交错,山水相依,孤岛星罗,湖草茵茵,芦苇密集,水鸟聚集。落雁岛上府挨敬盼常常有雁、辩葛骗野鸭、獐鸡等水鸟出没于芦苇间。它们时而聚集成群,时而成排盘旋湖面,当临近傍晚,映着晚霞形成一幅“落霞与归雁齐飞”照组去嫌的奇妙画面。这里植估甩被丰富,树木繁茂,载培着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如雪松、银杏、广玉兰、女贞、三角枫等100余株,其中树龄最长的达800余年。道海杠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18日讯(见习记者 晋晓慧)昨日,本报刊登的《游客为雨所困救援电话联系不上》引发网友热议,东湖落雁管理处昨日上午立即召开“四·一六投诉事件问题分析会”,列出3项具体整改措施,称即日起全面落实。
据游客蒋女士反映,4月16日傍晚,一场大雨将她与男友困在了落雁景区,她拨打景区门票救援电话却无人回应,在厕所避雨半个小时,最终借厕所工作人员的伞才得以离开景区。对此,东湖落雁管理处副主任高德文代表景区表达歉意,并表示已严肃调查,责令景区对现有问题迅速整改。
东湖落雁景区北依白马景区,南与磨山景区隔湖相望,东临青王公路,该园植被茂盛、风动林涛、港汊交错、水鸟众多,同时园内还集中修建了一批体现楚地民俗文化历史的雕塑和建筑。下面是景点介绍过来看看吧
全长150米,宽9米,如同一道长虹横贯于磨山景区和落雁景区之间,桥头矗立着楚国神射手养由基的青铜雕像。
鹊桥位于落雁景区的乌龙咀和长咀之间,以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传说为主题。该桥全长74米,宽4.8米,桥面上雕刻着数千只喜鹊。
东湖落雁景区是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五大景区之一,其规划面积10.2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6.17平方公里,水域4.07平方公里,景区水域面积以团湖水域为中心,出地面积以沿岸半岛、坳谷和岗地相间为主,以湖泊岛屿为辅,沿湖水生湿地植物十分丰富,陆地植物种类繁多,景区内先后建成了清河古桥、鹊桥相会、索桥览胜、栈道、芦州古渡、赵氏花园、古树奇观、乌龙潭、乌龙井、坪沙落雁等十景,自然生态园总面积345亩,由四个半岛组成。
东湖风景区,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风景游览地。景区总面积为8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区内种植各种树木200多万株,布置亭、台、楼、阁和各种建筑设施70多处,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尤以春兰、夏荷、秋桂和冬梅最为著名。下面MaiGoo旅游小编从东湖景区景点、美食、旅游线路以及周边景区等方面为你介绍武汉东湖风景区旅游攻略。
“妈妈,我看到了仙女耶!”10月3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在升级改造后的落雁景区看到,九曲桥上“仙雾缭绕”,鹊桥、雁洲索桥等景观都“焕然一新”。园内游人如织,多以全家出游为主。
“国庆节全家一起来武汉玩,听武汉的朋友说落雁景区最近刚改造完工,环境好,适合家庭出游。今日来了发现名副其实,我儿子一路都在问我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花,兴奋得不得了,遇到不清楚的我还得上网搜。”从北京来武汉游玩的黄老师笑着说道。
当被记者问及此行体验时,黄老师称赞道:“落雁景区很棒!飞鸟翻飞,芦苇丛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让人惊艳,眼前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也十分令人动容。”
武景名胜系列第一部之“大美东湖”,共分为10篇来介绍,分别是第一篇-东湖景区的前世今生;第二篇-东湖听涛景区;第三篇-东湖磨山景区;第四篇-东湖落雁景区;第五篇-东湖吹笛景区;第六篇-东湖梅园;第七篇-东湖樱园;第八篇-东湖植物园;第九篇-东湖白马景区和第十篇-东湖绿道。
吹笛景区原名马鞍山森林公园,位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东南部,吹笛景区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取胜,景区包括毕阁山、风筝山、大团山、夹山、毕家山、袁家山、吹笛山、太渔山、吹笛山、许家山、吊鞍山、马鞍山、赵龙山、巴家山、团山、庙湾山、小长山、喻家湖等。目前,吹笛景区内已经开发开放的主要是马鞍山森林公园。
[ 江城武汉,长江为带,东湖为心。在武汉的文旅版图中,东湖是最璀璨的IP。怀揣满满的“文旅情怀”,东湖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不断描绘着大城美境,成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生态绿心,成为武汉乃至中国的城市代表作。
11月26日至28日,东湖将以“有一种武汉叫东湖”为主题,在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上闪亮登场。]
她版图极大:辖区面积81.6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自2016年底东湖绿道建成开通以来,东湖风景区游客量持续增长,累计接待游客超7000万人次。
武汉市洪山区的东湖落雁景区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国家5A级东湖风景区中,东湖听涛景区、磨山景区、吹笛景区四大景区之一。
落雁岛景区北与白马景区相依,南与磨山景区隔湖相望,东临青王公路,面积为10.2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5.92平方公里,水域区4.32平方公里,由四个伸向水中的半岛组成。
从景区北门进入,沿着香樟树的幽径通道慢慢走,早晨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叶,洒在地面上,有了很多漂亮的光影,给游玩中增添了些趣味。
去武汉玩 2021-11-13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4
去武汉玩 2021-11-12
去武汉玩 2021-11-13
去武汉玩 2021-11-14
去武汉玩 2021-11-13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